浩瀚文学史,元宵词中翘楚,当属南宋辛弃疾的这首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元夕,即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,俗称元宵节,又名上元节。自古,我国即有元夕观灯的风俗。此刻,让我们一同领略宋代人是如何度过元宵夜的。
【经典原文】
青玉案·元夕 【宋】辛弃疾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【精美译文】
东风轻拂,千树繁花盛开,如同繁星飘落,似雨纷纷。华美的马车,宝马香车,满载着醉人的芬芳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整夜鱼形、龙形的彩灯,通宵达旦,不停地在空中飞舞。
美丽的女子,头戴蛾儿、雪柳,身着黄金缕,笑语盈盈,香气暗送。我在人群中寻觅她千百次,却都未能如愿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【创作背景】
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(1174)或淳熙二年(1175)的元宵节。当时,强敌压境,国势日衰,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收复失地,偏安江左,元宵节大肆举办赏花灯活动,企图粉饰太平。洞察形势的词人辛弃疾,见朝廷官员沉湎于歌舞享乐之中,自己欲为国家效力,却无处请缨。他用满腔的激情、哀伤和怨恨交织成这幅元夕求索图,也为我们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。
【精彩赏析】
此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,借助一位孤高淡泊、超群拔俗的女性形象,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。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,词人在开篇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热烈场面,既是写实,也为结尾的含蓄抒发个人落寞的情感描写埋下伏笔。
“花千树”化用岑参的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与“星如雨”共同营造出灯火辉煌、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。
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,描绘了车马之多、美女之靓、游人之盛,主要是为了渲染元宵节的欢乐气氛,没有具体描绘游人,却已让人感受到游人如织、仕女如云的繁华景象。
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,词人极力描绘元宵夜人们通宵达旦地沉浸在歌舞之乐中,表达了南宋统治者和百姓已忘却国耻,一心沉浸在短暂的欢愉中。
“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”,描写元宵观灯的游女,她们一个个戴着元宵节特有的闹蛾儿、雪柳等头饰,既突出了她们的华丽盛装,也呼应了上阕的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。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,结尾点明主旨,描写了词人寻觅意中人的情景。发现“那人”的一瞬间,是人生的凝结和升华,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。
同时,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,也是词人对自己的写照,因为他当时不受重用,文韬武略无法施展,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,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,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,给人以清高的感觉,体现了词人虽受冷落却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。
全词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,反衬出一个自甘寂寞、独立不移、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,构思精妙,语言精致,含蓄婉转,余味无穷。词人写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,寄托了他力主抗战、屡受排挤,但却矢志不移,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,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情思,是他一生中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的真实反映。读来让人赞叹不已、敬佩无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