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品《春江》感慨深,孤篇横绝亦佳音。千年江月今仍见,拜谢若虚神韵擒。
刚上大学时,我首次接触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,那时的我,被那幽谧的意境和迷人的情景所吸引。每当闲暇之余,我都会反复品读,甚至在新老乡会上,我还深情地朗诵了这首诗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
作者张若虚(唐朝诗人)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
诗中之意,随着朗读逐渐显现。记得那年去大连游玩,夜晚在海边,看到海上升起的明月,我忽地想起了这句诗。虽然不在江上,但同样都是在水上,那份感觉,仿佛是诗中的意境再现。
时光流转,工作多年,这首诗似乎被我遗忘,可当我再次想起时,那熟悉的诗句突然跃入脑海。这便是诗句的影响力,它如同种子,深埋在心底,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芽。
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;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
空中的霜,是月光如霜,还是早春时节真正的霜?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诗人站立在春天的夜晚,对着苍茫的夜空和皎皎明月,看着汹涌的河水和那开满花朵的草甸,提出了自己的问题:在这个河边,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,江边的月亮什么时候开始照耀人?这是哲学上的追问,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。
诗人给出了答案吗?没有,诗人话题转走了:人生就是代代相传,无穷无尽,月亮还是那个月亮。月亮在等谁呢?这首诗会被后来的谁阅读呢?长江水能回答吗?
根据“待”字,想象一下诗人是不是隔空与我们对话:终于等到你了。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
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
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
诗人开始写情感,主要是离愁。从江上的船,想到自己在外漂泊,想念家里的亲人,一种相思“卷不去”,“拂还来”。与家人天各一方,两处望月,是我安排月光去照耀你、关注你。
谈恋爱中的小伙子,你要对女朋友说:愿逐月华流照君。女朋友:啥意思?你:我想把月亮摘下来送给你。
那时没有视频通话,如果那时能够视频,张若虚诗人一想家就视频聊天,就不存在思念了,可能也就没有这首诗了。
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
诗人梦见亲人了,亲人问:都啥时候了,春天都过去一半了,咋还不回家。诗人也核计: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。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,洒满了江边的树林。
读诗,是你在和你自己对话,读到某一句的时候,它打动你了,你有自己的感觉,这种感觉可能和别人不一样。
让我们读出自己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