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经纬1月13日电 题: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态势不变
作者:王青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冯琳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
1月13日,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央行)与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决定,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.5上调至1.75,并于当日正式实施。此次上调旨在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资金来源,进而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,缓解外汇市场美元供求偏紧的状况。
这一举措是监管层在短期内再度释放的明确稳汇率政策信号,其核心目的在于防范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,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。继1月9日央行在香港市场大规模发行600亿元央票后,近期稳汇市政策工具频繁出台,结合央行再度强调的“三个坚决”,清晰传达出更加有力的稳汇率政策立场。
1月3日,在岸人民币跌破7.3。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存在两大原因。一方面,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,市场对美国可能针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担忧加剧,同时对2025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降温,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美元指数近期持续波动上行,从而给人民币带来一定的被动贬值压力。另一方面,1月3日在美元回调过程中,人民币的贬值动能得到释放。这一现象不仅避免了贬值动能的过度累积,同时也表明7.3并非不可逾越的固定关口,人民币会依据全球外汇市场走势,择机适度释放贬值压力。
展望2025年,为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,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趋于增大,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,但仍会围绕合理均衡水平进行双向波动。外汇市场风险整体可控,韧性增强的态势不会改变。特别是当前体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CFETS(中国外汇交易中心)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持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偏强态势。
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异常情况,监管层稳汇市工具或还会及时出手。除了强化在岸市场人民币中间价调控、适度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、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外,还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(控制资本外流)、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(在境内释放更多美元流动性)、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(抑制境内购汇需求)、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(抑制境内购汇需求)等政策工具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这些政策工具在引导市场预期、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方面能够发挥显著成效。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责任编辑:谢婧雯